古人是怎样进行自我修养的?

健康减肥网 2023-04-15 18:33 编辑:admin 291阅读

儒家經典《大學》引用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這八個字來形容為學和做人,認為人格養成和完善需要類似於加工玉石的切、磋、琢、磨過程。中華先人探索了很多修養方法,在今天仍然閃現其光輝,值得我們批判地繼承,並發揚光大。

1.立志

立志一是志要篤,即意志要堅定,不能半途而廢。二是志要大,志小則容易自滿,不求上進,志大則進無止境。

2.為學

古人強調道德修養,為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,學要與思結合。子曰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罔,迷感而無所得。殆,危險,指終兩不能有所得。

3.存養

孟子最早“存其心,養其性”提法,存心養性,即保持善良本性,指保養人的道德意識。正心誠意,即端正思想認識,培養真誠品格。養氣,即養成正氣稟性。集義,即持之以桓為善,積善成德。持敬,就是要求存恭敬、敬畏之心。

4.克制

5.慎獨

6.自省

7.知恥

8.改過

9.力行

知識可以通過學習得來,而美德只能通過實踐養老。道德修養來源於實踐,成於實踐,在實踐中磨煉,是進行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!